预防肺炎,健康生活
急诊与重症医学科
这些人群,秋季需重点警惕肺炎
肺炎并非“随机攻击”,以下几类人群因生理或健康状况,感染风险显著更高:
• 低龄儿童(5岁以下):呼吸道黏膜娇嫩,屏障功能未完善,细菌、病毒易突破防线引发感染。
• 老年群体(65岁以上):免疫力随年龄衰退,肺部功能减弱,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,恢复周期更长。
• 基础病患者与疲劳人群:患有慢性支气管炎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等疾病者,或长期熬夜、过度劳累导致免疫力暂时下降的年轻人,也易成为肺炎“目标”。
别把肺炎当感冒!3个关键区别要分清
01
展开剩余70%发热特点
感冒发热多在38℃以内,服用退烧药后易控制;肺炎发热常持续38.5℃以上,且反复不退,退烧药效果有限。
02
咳嗽与痰液
感冒咳嗽多为干咳或少量白色稀痰;肺炎咳嗽更剧烈,可能伴随黄色、绿色脓痰,部分人还会出现痰中带血丝的情况。
03
精神与呼吸
感冒时虽有不适,但精神状态尚可,呼吸平稳;肺炎患者常表现为乏力、嗜睡,还可能出现呼吸急促(儿童呼吸时鼻翼扇动,成人平静时呼吸次数超20次/分钟)。
4个预防要点,把肺炎“拒之门外”
01
疫苗防护是核心
及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,是预防肺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。流感可能诱发肺炎,双重接种能为老人、孩子等高危人群提供双重保障。
02
护好呼吸道
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,避免受凉;雾霾、沙尘天气外出时戴好口罩,减少粉尘和病菌吸入;室内用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40%-60%,每天开窗通风2-3次,每次30分钟,保持空气流通。
03
增强免疫力
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(如猕猴桃、菠菜)和优质蛋白(如牛奶、鱼肉),为身体补充营养;避免熬夜,保证充足睡眠;每天进行适量运动,如快走、瑜伽,提升呼吸道抵抗力。
04
做好个人卫生
勤洗手,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、饭前便后,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;避免用手揉眼睛、摸口鼻,减少病菌传播途径。
出现这些症状,千万别硬扛
若家人出现以下情况,需立即就医,避免延误治疗:持续高热超过3天不退、剧烈咳嗽伴胸痛、呼吸急促或困难、意识模糊(尤其老年人)。就医后通过胸部CT、血常规等检查,可快速明确诊断,尽早开展治疗。
发布于:北京市股宝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